Skip to content

OCTOBER 22, 2020

【百年樂音‧生動人心】・基督徒女性聖詩作家

耳聾詩人:撒拉‧芙勞爾‧亞當斯的「更近我主」(下)

作者|蔡玉玲教授

撒拉・芙勞爾・亞當斯

Sarah Flower Adams

1805-1848

生命之沉與心之上升

撒拉‧芙勞爾‧亞當斯(Sarah Flower Adams, 1805-1848)如果生在當今世代,可能會是世俗與基督教媒體都有高度興趣爭相報導的人物。文學造詣高,不僅能寫詩還能發表詩評、又是女權與各樣人權的捍衛者,美麗能演戲的她,被描述為「既高又非常漂亮」、「敬虔、堅強且獨立」、和「細膩、女性化的高尚女子」等,然而,她卻描述自己是「非常瘦、非常聾(使我非常愚蠢),五英尺兩吋半」。她的性格與才華、對社會與宗教的熱情,都深深遺傳自她的父母;只是很不幸地,也遺傳了母親的肺病與父親的(成年後)失聰。

這一家人都聰慧能幹、個性鮮明、信仰敬虔、為志趣理想而活。閱讀她的成長背景故事,讓我想到某些台灣早期黨外人士的家庭和境遇。生於英國艾塞克斯郡(Essex, England)的撒拉,父親班傑明‧芙勞爾(Benjamin Flower)是劍橋印刷商和《劍橋情報》(Cambridge Intelligencer, 1793-1803)的編輯和倡導者。在歷史學者眼中,他的言論自由主張在當時代是非常激進的;後來他也因此於1799年被關監坐牢。撒拉的母親伊俐莎‧高德(Eliza Gould, 1770-1810)本是學校老師,卻因為拒絕學校要求她不要訂閱《劍橋情報》雜誌而被迫離職,也被關進同座監獄。

兩個同樣熱衷政治與言論自由的人在獄中相遇,1800年出獄不久後即結婚。婚後三年生下長女依麗莎(Eliza Flower, 1803-1846。註:Eliza在十九世紀是非常流行的名字),是個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她將妹妹撒拉的許多詞都譜曲成聖詩歌曲。「更近我主」在最早發表的聖詩集中,是用她的作曲,中間也有用過其他曲調來唱,今天我們流行傳唱的曲調是美國聖詩音樂創作大師羅威爾‧梅森(Lowell Mason, 1792 – 1872)的編曲。

撒拉的母親在她五歲、姐姐七歲時就去世,享壽40歲。她的父親成為鰥夫後獨力扶養兩個女兒。在村中教育者幫助下,自己在家教育女兒。1820年,撒拉15歲時,他們搬到離倫敦更近的達爾斯頓(Dalston),遇到被稱為第一個女性社會主義學者、活躍於維多利亞時期的女作家海瑞雅特‧馬蒂諾(Harriet Martineau, 1802-1872),她驚訝於她們姊妹的聰慧與才華,以她們為雛形創作小說Deerbrook。

1829年,她的父親過世後,撒拉因肺結核病倒,她們姊妹由福克斯牧師(William Johnson Fox)照顧;在他的引領下,撒拉認識更多詩人,更多在詩詞與散文寫作上發揮。同時也受他影響,更熱衷於女權與各種人權的提倡與活動。1834年,她遇到丈夫威廉‧布理吉司‧亞當斯(William Bridges Adams, 1797–1872)一個鰥夫、工程師和發明家。

亞當斯支持她往喜愛的戲劇表演發展。撒拉是那種學什麼都很快、做什麼都可以做得頂尖突出的美麗聰慧女子。1837年她演出馬克白夫人一角,後來也成功扮演更多重要女主角,眼看著通往倫敦劇院演出機會將可能實現之際,她的健康再次崩潰(失聰與肺病),她被迫放下戲劇舞台,重新擁抱對文學的熱愛,這使她忍不住對信仰開始有猶疑,也因此在1840年寫下「更近我主」這首對信仰掙扎卻仍願再起並信靠的詩,並於1841年出版。

這段時間卻也是她創作豐沛時期,她最好的聖詩、政治與戲劇詩、並對人權提倡的文章都是在這段時間完成、集結出版。1846年,她從小相依為命、相互扶持的姊姊因病去世,對撒拉是生命上另一打擊。兩年後,撒拉也因肺結核病回歸天家,與姊姊同樣享年43歲。他們一家四口被葬在同一家族墓園。

撒拉的一生短暫,卻活得精彩、滿有自信。撒拉一生中影響她最大的三個男人(父親、牧師和丈夫)都是信仰堅定,對神、對人充滿豐沛的愛與熱情的人,以致能鼓勵支持她成為在十九世紀初、少數勇敢追夢並圓夢的女性。儘管在單親爸爸養育下成長,她一直都受父親影響,在信仰上有美好根基。儘管因為身體況狀,追逐戲劇表演的夢想中斷,讓她一度在信仰上飄盪,感受如同雅各逃亡流離之心,如經歷枕石之憂與心之下沈,不確定神是否還眷顧自己,但雅各的經歷給她很大的鼓勵與提醒,也鼓勵了後來無數信徒。

雅各在夕陽西沈時,心情也跟著下沈;夢中異象,神卻讓他看見天門敞開,天梯備妥,天使待命,神應許同在的保證。撒拉認識到這是另一次生命向上提升的機會。這正是她歌詞創作前後貫穿的想法。

鐵達尼號在撞上冰山後,樂團為安撫乘客演奏了「更近我主」這首詩歌的傳聞,最感動人心的記載應該是1912年由慕迪‧亞當斯所寫的《鐵達尼號最後英雄》一書(參以下附註*)中記載蘇格蘭浸信會牧師約翰‧哈普(John Harper)的生命故事。他原是應邀到芝加哥慕迪教會講道,在沉船過程中,據說是他要樂團演奏這首詩歌;不斷呼喊要讓未信主的人上救生艇(因救生艇不夠),好給他們存留生命獲得救恩的機會,據說有不少基督徒響應;他積極呼召人悔改信主、搶救靈魂。據聞,他告訴別人:「我不會下沈,我(的靈魂)會上升」。最終,他把自己緊抓的一塊木板丟給同時落海的一個未信主男孩,自己沈入冰冷的海水中。這個男孩和其他獲救的人傳遞了他的故事。

雅各的生命故事,藉由撒拉生命經歷的感動所創作的詩,再經由哈普牧師的見證,不斷地傳遞救恩「生動人心」的故事。親愛的弟兄姊妹,願意你也加入一起傳承延續這樣生命感動人心的故事,幫助更多人悔改歸向耶穌。

*Moody Adams, The Titanic’s Last Hero: A Startling True Story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Greenville: Emerald House Group, 2012再版。原版1912。

https://blogs.baylor.edu/armstrongbrowning/tag/sarah-flower-adams/
https://blogs.baylor.edu/armstrongbrowning/tag/sarah-flower-a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