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6, 2021
時事與議題
教會主日敬拜繼續線上與線下雙軌並進?
線上聚會或線上事工≠線上教會年輕人也不見得愛這一味
作者|蔡玉玲教授
線上聚會或線上事工≠線上教會年輕人也不見得愛這一味
在「線上聚會作為教會傳播工具的夢幻與幻夢」(https://youtu.be/U3FsZv8IxPc)中,我引用池峈鋒博士說的:教會的形象應該是「父神的祭司」、「基督的身體」和「聖靈的殿宇」;並將之整理為「敬拜與聖禮」、「話語和事奉」、並「禱告與靈命」六個教會最主要構成信仰與生命的元素。
疫情期間,我們是不得不在線上操作敬拜與聖禮。「疫情後教會的歸位與定位」問卷研究顯示(https://youtu.be/dFZnbxGmrwA),大多數人都承認線上聚會的專注度遠低於實體聚會。我自己也是如此。當政府開放實體聚會(室內仍須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起初,我也有些蟄居心態、有點懶,但強迫自己每週回到實體聚會,就變成恢復如昔,很開心能與眾聖徒一起在教會實體聚會。
我不是在高舉實體聚會才是好的或對的,而是希望教會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在基督教會裡的敬拜與事奉究竟是什麼?嚴謹禱告並思考:為何而做,為何要做、為何不做;為何而存在。
我們的問卷研究顯示:繼續雙軌,預期平均約50%的人會回到實體主日聚會(個別教會當然可能有差異,目前不少牧者跟我們反應確實如此)。我們建議:
1. 教會需要面對短期掙扎的蟄居心態(cave syndrome)
2. 教會需要面對想要長期發展的線上聚會目的與功能究竟是什麼。
3. 教會一天不關掉線上聚會,繼續雙軌並行,可能就會更難完全回到實體聚會。
線上聚會,需要禱告和思考:
1. 為滿足不想回來的人
2. 受趨勢潮流感的追風捕風
3. 開拓更大的事工接觸群
這是三個不同層面的問題,不應混為一談。
對某些特殊需要,線上聚會真的很方便;教會如果行有餘力也有呼召和異象,從事線上事工,當然都好。然而,我還是要說,從事一些線上聚會和事工,不就等於線上教會。除非,「教會」是另一種定義與形象,「線上教會」是另一種時代產物與需要導向。
聖禮—特別是洗禮與聖餐禮,是基督信仰很重要也是根基的部分。其他如婚禮與喪儀,愛我們的人在實體現場見證與陪伴,那種溫暖和力量,與我們一起走過最歡樂與最憂傷的時刻,不是線上轉播可以取代的。線上,常使我們成了觀眾,看完一齣戲,或許有些感動與激動,但這些感動與激動卻可能很快在頻道切換間就被另一場演出沖淡了。
許多人以為年輕人喜歡線上聚會。「疫情後教會的歸位與定位」調研與香港的一份調研都顯示:年輕人並不那麼喜歡線上聚會。
我們做出這份問卷與分析研究時,有牧者也持懷疑保留態度,當香港另一份問卷也顯示類似結果,許多牧者開始感到有興趣更深入探討年輕人事工與牧養議題的迫切與重要性。世界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邀請年輕牧者一起來思考「青年牧養的迷思」。講座是香港時間,相信對在中港台、東南亞等亞洲地區的牧者很方便,歡迎參加,一起思考。
北美牧長,請轉發給亞洲牧長與弟兄姊妹。誠摯希望大家起來支持這些年輕同工的用心,也關心我們流失或想找回的年輕世代。
【聚 會 報 名 】( 轉 發 分 享)
【網路時代下的青年牧養迷思── 牧師非得當網紅?!】
調研報告反思與專題座談會
免費報名 (截止:10月29日)
https://forms.gle/t6fAC9p1VDxdRLNB8
在網路互通與全球化之下,各地新世代有何共通點?
媒體事工、教牧成為網紅是大勢所趨?
後疫情的數位時代中,不同恩賜的牧者如何自我定位?
網路牧養與門訓是出路還是死路?
日期:2021年11月4日 (四)
時間:晚上8:30 – 10:00 [香港時間]
形式:Zoom Webinar 語言:華語